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台灣河溪網

【台灣河溪學院】自然野溪的樣貌與生機 課程紀錄



在上一堂趙榮台老師講授「健康的河溪生態系」課程中,認識健康的生態系才能提供人類良好的服務,並從橫向、縱向及垂直三個維度來認識河溪生態系。緊接著第二堂課於5月4日由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劉奇璋副教授講授「自然野溪的樣貌與生機」。


河溪不僅僅只是水和水流過的水道 提到河溪的樣貌,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水及其流經的水道了吧。奇璋老師透過一張張照片及影片,讓大家認識由水域、底質、附生藻類、魚類、水棲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、濱溪植物及河岸灘地共同組成河溪生態系。


即使只是水域,也因為水的流速、深淺及面積大小而有潭、瀨……等等不同型態,甚至,連瀨都可以再分成緩瀨、急瀨及亂瀨,多樣化的水域型態也有各自適應的魚類棲息在其中;而河溪中的底質及其形成的孔隙更是水生生物覓食、躲避敵害及繁衍下一代的場所;河溪兩側的濱溪植物有穩定河溪邊坡、提供營養鹽輸入及輸出的功能。




以整體生態系而非單一物種角度關注河溪 奇璋老師提出重要的提醒:目前河溪仍需要更多的基礎科學調查;在關注一條河溪時,不能只關注單一物種,以後龍溪為例,整條後龍溪不是只有飯島氏銀鮈一種魚,同時還有其他生物棲息其中,因此需要關注整體生物多樣性,將生態系納入考量,就算不能增進,至少也要維持原有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。


聽到這裡,忍不住想起當前河溪整治工程常未考慮河溪生態系完整性,如最後僅保留河水及水道的三面光河道;又或者將河溪中原有土石外移轉作其他用途,移除兩岸濱溪帶等等,以上動作往往影響原有河溪生態系,沒有了完整及健康的生態系,是無法讓河溪發揮良好的生態系服務呀!



179 次查看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