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台灣河溪網

河溪裡的大象*:更宏觀的理解我們對河溪的影響

原文出處:https://bit.ly/2XX1mBO。刊登在 Eos,2019.7.8。


*標題借用「房間裡的大象」此一隱喻,表示雖然人類活動對河溪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改變,卻也因為改變過於巨大、複雜且時間久遠,導致我們已經習以為常,以致視而不見。


內文摘要:

長久以來,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的改變河溪生態系統。然而,我們時常忽略包含伐木、築堤、都市化等,發生年代久遠卻持續影響現今各個河川流域的人類活動。


上述影響具有以下四個要點:

1. 無所不在:氣候變遷影響著全球的大河小溪;幾乎無處不在的工程設施更直接改變河溪的形貌與演變過程。

2. 年代久遠:人類在某些地區對河川流域的改變可追溯至數千年前,這些改變足以對河川造成根本上的變化。

3. 多重疊加:人類活動在河川上、中、下游造成的影響會疊加,對於特定區段的改變也會隨時間累積。

4. 忽略遺忘:在某些情況下,過去人類活動對於河溪生態系統造成的改變,被我們有意無意的忽略或遺忘。

如果我們依舊假設「都會地區以外的河溪是自然的」,而忽略上述改變的存在,將可能對河溪形貌與演變過程產生根本上的誤解,進而導致無效的管理。


過去人類活動造成的改變給了現在的我們四個重大挑戰包含:

1. 「指認」持續造成影響的改變。

2. 了解改變的「源頭」,包含年代、類型、變化幅度等。

3. 了解改變造成的「影響」。

4. 「設計」管理或復育策略,優化生態系統服務。


面對上述挑戰,河川流域中的【保留區】便展現極大的價值。作為對照組,保留區讓我們了解變化幅度,同時協助我們推測河溪對於不同干擾的反應,進而指出有效的管理方向。


然而,除了年代久遠和河溪生態系統本身的複雜性帶給我們的挑戰,社會大眾對於【自然河溪】的認知差異也是有效管理河川流域的巨大阻礙。相較於科學上將自然河溪理解為【動態、異質、非線性的生態系統】;社會卻普遍期待河溪是【簡單、穩定、吸引人的水道】。在此背景下,依照現況所制定的管理辦法,便限制許多復育失去生態機能的可能性。


隨著全球人口成長、都市化程度提高,要到什麼時間點我們才能停止水災、河溪工程、喪失生態系統服務的惡性循環,將原本屬於河溪的空間還給自然?透過了解過去人類活動造成的改變、影響,和它們對現今管理上的限制,將有助於我們因應上述的挑戰。



コメント


コメント機能がオフになっています。
bottom of page